Arch Linux安装及使用笔记

Arch Linux目前作为我的日常系统之一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,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其大名,但是一直因为自己的“拖延症”,没有早点去尝试。现在用下来感觉真香。安装其实也并不复杂,目前我安装了两台(一台笔记本、一台台式机),最大的难点其实就是磁盘分区那块,虽然对于老手来说可能很简单,但是对于我这样子的新手来说,还是存在一定的”害怕”心理,因为已经安装完毕,当时也没记录过程中的图片,所以只能用文字的方式回忆并记录自己的安装笔记,特别是一些点,会在其步骤中详细说明,避免后续自己或者看到这边文章的你后续踩坑,祝愿Arch Linux越来越好,一直滚更,一直滚更,不会挂。

安装前准备

Bios中设置主板引导项为UEFI + 关闭安全启动(Secure Boot)

一个刻录好Arch Linux Live镜像的U盘

一台非主力机(最好不要直接在自己的主力机上使用,避免BOOM后没办法操作)

另外一台可以上网设备(用来看wiki文档和命令、安装教程)

启动安装

设备使用U盘启动,进入安装界面

连接网络

如果是有线网络,Arch Linux一般会自动识别可以通过ping来检查网络的联通性

ping 8.8.8.8

如果是无线网络,使用iwctl进行连接

iwctl       #进入iwctl程序
device list #查看无线网卡
station wlan0 scan #扫描可使用的Wifi
station wlan0 connect <ssid> #连接自己的wifi

更新时钟
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
磁盘分区

这个是我认为整个安装过程中最容易踩坑的点,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丢失数据。因此在安装之前如何有啥数据一定要提前备份,这也是我主张使用一台非主力机进行安装尝试,后面熟练了再逐步切换到主力使用,而且Arch + Xfce4真的非常轻量级,我多年前的电脑目前安装了后,也能成为自己的好帮手。

这里我使用fdisk工具进行安装

查询当前的设备

fdisk -l

会展示如下类似的信息

Disk /dev/sdb: 223.57 GiB, 240057409536 bytes, 468862128 sectors
Disk model: KINGSTON SA400S3

比如我需要安装在这个名为sdb的KINGSTON(223.57GB)硬盘上,后续的操作都是要使用sdb,使用sdb,使用sdb。

有些教程会直接说sda,这是不对的,一定要自己查询然后确定这个设备的名称,这个非常重要不然容易翻车。

我们需要创建两个分区,一个是EFI分区(ESP),另外一个是Linux根分区。当然分区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挂载,比如你的用户目录要挂载到其他磁盘都是可以的。

fdisk /dev/sdb  #请执行前再次确认要安装的磁盘名称是否为sdb
n               #输入n创建第一个分区并设置大小为512M
回车键           #输入硬盘start(起始位置),一般为默认
+512M           #输入结束位置为起始位置开始的后面512M
t               #输入t设置分区类型,选择1设置为EFI类型
n               #创建第二个分区根分区
回车键(两次)    #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都让系统自动分配,空间都利用上即可
w               #保存并退出

格式化EFI分区和根分区

mkfs.fat -F32 /dev/sdb1  # EFI分区(第一个创建的) 
mkfs.ext4 /dev/sdb2      # 根分区

挂载分区(先挂载到mnt)

mount /dev/sdb2 /mnt
mkdir /mnt/boot  #创建boot文件夹
mount /dev/sdb1 /mnt/boot #挂载EFI分区到boot

基于上面这些操作,已经把整个安装过程中最复杂的一项解决了,后面可以愉快的进行下一步安装。

安装Linux 基本系统

使用pacstrap进行安装

pacstrap /mnt base base-devel linux linux-firmware vim

配置系统

使用genfstab命令生成fstab文件

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
切换到新系统

arch-chroot /mnt

设置时区及语言

设置时区(shanghai)

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hwclock --systohc

设置语言(先设置英语优先,设置中文后续会在命令行中出现方块字,等字体安装后再操作)

vim /etc/locale.gen
#取消下面两个注释,建议使用find查询
en_US.UTF-8 UTF-8
zh_CN.UTF-8 UTF-8
:wq #保存并退出vim
locale-gen #生成语言环境
echo LANG=en_US.UTF-8 > /etc/locale.conf

设置主机名和本地网络

echo archlinux > /etc/hostname  #archlinux可以改成自己喜欢的名字
vim /etc/hosts
#添加如下内容,i插入,wq保存
127.0.0.1 localhost
::1       localhost
127.0.0.1 archlinux.localdomain archlinux

安装引导工具

安装grubefibootmgr

pacman -S grub efibootmgr

安装引导加载工具到EFI分区
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 --bootloader-id=GRUB

生成GRUB配置
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其他配置项

设置root密码

passwd  #根据提示设定root的密码

安装并配置网络管理工具,管理Wifi(但好像没这么简单,最好备用一个USB的有线网口,我记得安装笔记本的时候切换了好多次live CD才搞好无语,后续再验证一下)

pacman -S networkmanager iwd iw wireless_tools wpa_supplicant dialog
pacman -S network-manager-applet
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

安装蓝牙

sudo pacman -S bluez bluez-utils
sudo systemctl start bluetooth
sudo systemctl enable bluetooth
sudo pacman -S blueman #蓝牙管理图形化工具

安装常用软件

pacman -S sudo vim git firefox timeshift

创建一个自己的用户(root权限太大,不安全)

useradd -m -G wheel -s /bin/bash dandy #示例中的dandy可以改成其他的
passwd dandy  #设置新用户的密码
#编辑/etc/sudoers文件,允许wheel组用户使用sudo
%wheel ALL=(ALL:ALL) ALL #取消这行注释

退出chroot环境并重启系统(进入Arch Linux)

exit
umount -R /mnt
reboot

Arch Linux 装修

电脑重启后,会进入Arch Linux初始不带桌面的”高效“状态。为了能够更好的符合自己的日常使用,我们进行桌面的环境安装,这里选择xfce4 + xfce-goodies,我个人倾向是使用Linux桌面资源占用越少越好,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gnome和kde 。

安装桌面环境

pacman -S xfce4 xfce4-goodies #装上默认所有的,涵盖terminal,thunar文件管理器,Mousepad轻量级文本编辑器
pacman -S xf86-video-intel  #安装intel集成显卡驱动
pacman -S nvidia nvidia-utils #安装nvida驱动,根据硬件的实际情况选择
pacman -S lightdm lightdm-gtk-greeter #安装显示管理器DM用来登录系统,这里选择lightdm
systemctl enable lightdm
systemctl start lightdm

安装中文输入法

这里我选择fcitx5框架以及Rime中文输入法

sudo pacman -S fcitx5 fcitx5-configtool  kwindowsystem fcitx5-qt  fcitx5-rime

fcitx5-configtool-qt这老小子需要依赖于kwindowsystem,不然打不开qt界面直接会提示报错。

配置fcitx5作为基本输入

vim ~/.xprofile
#粘贴如下内容
export GTK_IM_MODULE=fcitx
export QT_IM_MODULE=fcitx
export XMODIFIERS=@im=fcitx
export INPUT_METHOD=fcitx
export SDL_IM_MODULE=fcitx
export GLFW_IM_MODULE=fcitx
#使配置生效
source ~/.xprofile

创建一个4GB的swap文件作为保底,避免内存不足使系统产生自回收,导致卡死

sudo fallocate -l 4G /swapfile
sudo chmod 600 /swapfile
sudo mkswap /swapfile
sudo swapon /swapfile
swapon -s
sudo vim /etc/fstab #将swap文件设置为开机自启
/swapfile  none swap sw 0 0 #添加这条内容到文件末尾

安装一些工具包(yay、xterminal、clash-verge)

上面提及的三个包都比较强依赖于网络的通畅性,首次安装难免比较缓慢,可以直接安装ZST格式的离线包,这些都是基于官方的编译脚本,手工打出来的,有需要可以私信联系。

sudo pacman -U yay-bin-12.4.2-1-x86_64.pkg.tar.zst
sudo pacman -U clash-verge-rev-bin-2.1.0-1-x86_64.pkg.tar.zst
sudo pacman -U xterminal-bin-2.9.3-1-x86_64.pkg.tar.zst

手动校验时间

有些情况下时间没有自动同步,可以手工调用ntp同步

sudo timedatectl set-timezone Asia/Shanghai
timedatectl
sudo 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timedatectl

安装zsh 和 oh-my-zsh(插件)

sudo pacman -S zsh
sh -c "$(curl -fsSL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hmyzsh/ohmyzsh/master/tools/install.sh)"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zsh-users/zsh-autosuggestions ~/.oh-my-zsh/custom/plugins/zsh-autosuggestions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zsh-users/zsh-syntax-highlighting.git ~/.oh-my-zsh/custom/plugins/zsh-syntax-highlighting

配置zsh为默认,custom commnd修改为/usr/bin/zsh,如下图

zsh配置

编辑 ~/.zshrc 文件,找到以下行:

ZSH_THEME="robbyrussell"

robbyrussell 替换为你喜欢的主题,例如 agnoster

找到 ~/.zshrc 中的 plugins 部分,可以添加插件,例如:

plugins=(git zsh-autosuggestions zsh-syntax-highlighting)
source ~/.zshrc

为了避免显示三角箭头显示乱码我选择一下支持的字体

选择字体

安装常用字体

yay -S ttf-ms-win11-auto
yay -S ttf-ms-win11-auto-zh_cn
yay -S ttf-ms-fonts
yay -S ttf-wps-fonts
yay -S freetype2-wps

日常软件

yay -S firefox-nightly-bin google-chrome wechat-bin wps-office-cn rustdesk-bin

滚动更新

尽量1~2周执行一次,长时间不更新一次性更新太大的包容易滚挂掉

sudo pacman -Syu

软件也可以执行yay进行更新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